在“輸血”+“造血”幫扶機制助力下,我省藏區經濟社會取得巨大發展
  □本報記者 安微
  “打算把風貌改造結合藏區文化、紅色文化以及當地生態文化進行,但現在面臨一些群眾工作問題,能不能請你們出出主意?”當眉山援藏工作組第五次來到小金縣美興鎮三關橋村,就鄉村旅游項目進行調研時,村支書鐘順華像老熟人般“求助”道。援藏幹部沿村道步行近10公里,逐戶深入瞭解群眾意願,並承諾限期解決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。
  2012年4月,我省正式啟動實施省內對口支援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工作。建立以成都市等省內7個較發達市為重點支援市,對口支援藏區20個困難縣的“7+20”結對幫扶機制,各支援方按上年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0.5%以現金方式給予支援,把援藏幹部人才選派與資金投放、項目建設、產業推進、民生改善等結合起來,發展、民生、穩定三件大事穩步推進。
  為跨越發展註入“催化劑”
  初冬剛至,甘孜州丹巴縣11.34公里長的甲居藏寨旅游公路正在進行路面水穩層的鋪設。“農曆年底前應該可以完工,這不僅將解決村裡群眾出行問題,還將推動當地旅游發展。”現場指揮、四川華建路橋項目總工陽庭忠說。不遠處,甲居藏寨景區入口,投資近1000萬元的游客中心(博物館)已完成主體建設。
  作為這兩項工程的支援方,成都市成華區自2012年5月起,用8000萬元的援建資金撬動了20億元的社會資金參與丹巴縣旅游開發。
  這隻是對口援藏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我省以旅游優先統籌民族地區發展,重點做大做強生態文化旅游產業,做好特色農牧業發展。在推進藏區跨越發展中,投入一道“催化劑”。成都、攀枝花、瀘州、德陽、綿陽等從旅游基礎設施建設、扶持農牧產品加工、建設農業產業園區等方面入手,先後實施了阿壩縣麥昆鄉高原生態農業示範園、得榮縣釀酒葡萄基地、白玉中藏藥業基地等一批援建示範項目。
  抓住了民族地區最需要發展什麼,2013年,四川藏區實現GDP459.7億元,同比增長11.1%,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992元,增長18%,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達51.1億元。
  用改善民生凝聚民心民力
  實現民族地區長治久安,要用改善民生的實際成效凝聚民心民力。各支援市從生產生活、醫療衛生、教育助學和扶貧解困等方面入手實施了一大批民生項目,解決了當地最基本最緊要的民生問題。
  洛絨澤仁是理塘縣文體局的職工,生活在縣城的他卻還要每天到固定取水點提水,縣城4萬居民每年因為飲用不衛生的水而生病的也不在少數。“首先要解決吃水難的問題。”樂山市投資1.48億元開展城區飲水工程改造,為理塘縣城區居民提供潔凈的入戶自來水。
  在智力援藏中,援藏幹部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,為藏區打造一支永不離開的隊伍,並積極協調資源為藏區幹部、人才、學生組織大規模教育培訓。達州市邀請教育專家赴茂縣“問診把脈”,選派9名高中骨幹教師赴茂縣中學開展為期三年的智力幫扶計劃,並組建兩個“達州教學班”;雙流縣委托西南民族大學為巴塘縣開設了4期專題培訓班,並分10期選派48名巴塘黨政幹部赴清華、北大、上海浦東幹部學院學習。
  兩年時間,各受援縣選派3000餘名優秀幹部人才到支援方培訓學習,各支援方派出專家2138人次赴受援縣開展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,培訓藏區技術人才32650人次,援藏幹部傳幫帶藏區幹部9945人。
  聲音
  阿壩縣農業局局長範文輝:援藏幹部來後,提出搞蔬菜規模種植,並且用工業模式來搞農業生產,建起了生態農業示範園,我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。從去年的情況看,阿壩的農業畝產值已猛增至每年7000多元。
  (原標題:註入“催化劑”跨越發展別開生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13diqse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